67年有人到京西宾馆抓许世友,周恩来担心出事,让徐向前前去劝说
前言
许世友的脾气火爆,是出了名的。这一点,中央领导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,然而,徐向前元帅的话,许世友却可以听得进去。
因此,在得知许世友上将在京西宾馆发生的事情后,周恩来总理连忙找到徐向前元帅,对他说:“
徐帅,你快去劝劝许世友吧……
”
周恩来:你快去劝劝许世友吧
1967年1月,得知许世友在京西宾馆的消息后,从南京来的六七百人便涌到这里,扬言要将许世友抓走。
展开剩余87%得到消息后,许世友立即下令将电梯关闭,并组织了人员,把京西宾馆的开水壶集中在楼道口,做成“水雷弹”,准备应对那些人的冲击。
在看到那些人上楼后,许世友便让警卫用开水壶往下冲,阻止他们上来。一时间,京西宾馆的形势变得非常紧张。
想到许世友的脾气十分火爆,而且他的身上还带着枪,周恩来总理担心出事,便立即联系了徐向前元帅,请他到京西宾馆去,劝说许世友一定要冷静。
最终,在徐向前元帅的劝说下,才没能酿成大祸。关于这件事情,时任京西宾馆副主任的杨军戈回忆说:“
那一天,如果没有周总理及时处理,京西宾馆就可能发生命案。
”
经过这次事件后,周恩来总理作出指示:“
京西宾馆从1967年2月7日零点起实行军事接管,未经北京卫戍区允许任何人不许进入。
”
此外,为了及时了解京西宾馆发生的事情,周恩来总理还特意交代,在宾馆接待室安装了一部直通总理办公室的电话。
周恩来总理之所以找徐向前元帅去劝说许世友,是因为他知道许世友不是一个容易接受他人劝说的人。在他的印象里,能劝动许世友上将的人,只有两个:
一个是毛主席,另一个便是徐向前元帅。
徐向前元帅能劝动许世友,是因为在多年战争生涯中,他和许世友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。在许世友的心中,那些在徐向前麾下作战的往事,他至死都不能忘怀。
1927年11月,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的许世友参加了黄麻起义。不久后,根据中共湖北省委指示,起义部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,吴光浩为军长。
1928年7月,根据党中央的指示,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1师,吴光浩担任了师长。
1929年春,吴光浩牺牲。后来,徐向前来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,担任了第31师副师长。临行前,鄂东北特委书记徐朋人对徐向前说:“
你到31师,名义上是副师长、副司令,要担负起全师的军事领导工作。
”
在担任了红31师副师长后,徐向前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中央派来的人,而显得高高在上,而是非常尊重当地干部,特委分配做什么,就做什么,出了问题,主动承担责任,从不埋怨别人,并利用一切机会熟悉干部,掌握各方面的情况。
在后来的战斗岁月里,徐向前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,率领部队打了许多漂亮仗,壮大了革命队伍,得到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信任,并逐渐成长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。
关于这段革命经历,徐向前在后来回忆说:“
我那时能够站得住脚,很重要的一条,就是能带着部队打仗……另一条,脚踏实地,埋头苦干,不指手画脚,评头品足……工作中出了问题,主动承担责任,不埋怨别人。搞了一段时间后,人家看你这人还行,能带部队打仗,能和群众打成一片,没有什么官架子、特殊化……一个军事指挥员,如果不能带兵打仗,又到处评头品足,谁个服你,哪来的威信!
”
那时候,徐向前便对许世友格外欣赏。他知道,许世友有一个“许疯子”的绰号,此人武艺超群,力大惊人,打起仗来不要命。
在徐向前的提拔下,许世友从班长、排长、连长,一路干到了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4团团长。当时,许世友的34团是红四方面军主力中的主力,深受总指挥徐向前的喜爱,屡立战功。
对能征善战的徐向前,许世友也感到非常佩服,执行命令从来不打折扣,在战斗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。
1932年,在鄂豫皖苏区反“围剿”作战中,许世友7次参加敢死队,两次任敢死队队长,屡挫强敌,4次负伤。
11月,在红四方面军主力向川陕边转移途中,许世友率部在漫川关与堵截之敌勇猛拼杀,经反复争夺占领乌头观要地,为全军扫清了向西行军的障碍。
到了川陕苏区后,徐向前将许世友提拔为红9军副军长兼第25师师长。
后来,在反“六路围攻”中,许世友指挥了万源保卫战。期间,许世友率第25师,迎战川军4个旅的轮番进攻,在阵地上坚守了3个月之久,最终以近战、夜战的战术,击败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。
1935年,许世友被任命为红4军军长,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参加了长征。
在川北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,许世友在毛主席指挥下,率部参加了包座战役,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户。
对于许世友的作战能力,毛主席十分欣赏。后来,毛主席多次听四方面军的同志讲起许世友的事迹。因此,许世友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10月,在击败了川军“模范师”郭勋祺部后,许世友便发电,向徐向前请功。
在得知战况后,徐向前并没有表扬许世友,反而怒不可遏,严厉斥责了许世友,说他不会打仗,是军事上的盲子。
这是因为,在徐向前看来,在击败了郭勋祺部后,许世友应当乘胜追击,将其主力部队彻底消灭,这样才对后来的发展最为有利。
然而,许世友却在这次作战中没有理解徐向前的部署,而是在敌人败退后,用了一天两夜的时间来巩固阵地,失去了消灭郭勋祺主力的最佳时机。
为此,徐向前发电,严厉斥责了许世友等四人:“
倪志亮、许世友、王建安、程世才:郭(勋祺)师全退,你们见敌不追,失此千载一时之良机,真军事之盲子,革命之罪人,一误再误,各给予严重警告一次。
”
虽然受到了徐向前的斥责,但许世友等人却没有发牢骚,而是虚心接受了这次批评和警告,总结了这次战斗中的经验教训。
1936年,许世友到达陕北,被送到抗日红军大学,参加了学习。期间,许世友因批判张国焘牵涉到自己和同事而产生疑虑,准备离开延安,返回四川打游击,受到了开除党籍8个月的处分。
1937年,徐向前从前线返回延安。毛主席知道许世友对徐向前十分尊重,便请徐向前“
抽空去看看许世友他们几个人
”。
随后,在徐向前的劝说下,许世友等红四方面军的几个将领最终转变了思想,选择了正确的道路。
此后,在许世友的心里,最敬佩的便只有两个人,那就是毛主席和徐向前。
因此,在得知许世友在京西宾馆发生的事情后,周恩来总理便请徐向前元帅前往劝说。
因为,在这个时候,想要劝说许世友,惊动毛主席显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,那么,徐向前元帅便成为了最为合适的人选。
发布于:天津市